4月18日,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大会在长山校区举行。政府部门、高校院所、行业协会以及全国40余家船舶海工领域龙头企业齐聚一堂,共商产教融合新路径,合力打造工程师教育共同体,为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注入新动能。依托现场发布的35项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学院首批70名2023级、2024级硕士研究生及56名2025级新生入选学院培养计划,学生代表现场佩戴学校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院徽。
成立大会上,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崔春霞,校党委书记杨建新,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校长嵇春艳,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金科,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顾小俊,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王琦,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蒋志勇共同为学校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
崔春霞指出,江苏省已遴选15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累计聘任企业导师近4000名,在读研究生超半数参与企业实践。她强调,学院需聚焦“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评价重建”三大方向,推动跨学科融合与产教协同创新。
“哪里有船,哪里就有‘吃得了苦、扎得下根、聚得齐心、干得成事’的江科大人。”杨建新表示,学校将以学院成立为契机,服务中船集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舶集团、助力江苏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助推镇江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船舶海工产业配套基地和高技术船舶基地,并围绕产业链“卡脖子”问题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他提出,将构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打造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样板间”与“孵化器”。
校友代表肖甫通过视频形式寄语母校,期待学院将更好地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江苏产业发展,深化校企产业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模式,为同学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和实践机会。金科作专题报告,结合江苏省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发展,为学校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提供指导。王琦代表共建企业发言,将通过邮轮示范重大工程项目等校企联合攻关前沿技术,优化工学交替培养机制,选派资深导师参与专业学位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实践课程教学,以“揭榜挂帅”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
嵇春艳介绍学校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情况。她强调,学院将紧扣产业链需求,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难题。未来,学院将实施“项目制培养”“双导师护航”“学科交叉中心”等创新举措,深化与中船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合作,聚焦总建造师、总工艺师等高层次人才培育,推动科技创 新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为海洋强国建设锻造“能扛重担、敢闯深蓝”的卓越工程师队伍。
去年,省教育厅联合其他八部门印发《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实施意见》,学校成为首批建设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的15所高校之一。学校多年来强力响应国家“海洋强国”重大战略需求,支撑中国造船总量连续15年世界第一、江苏造船总量连续16年全国第一。
据悉,大会现场为28家理事会成员单位授牌。学院成立后,中国船舶集团、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27家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将组建“3+N”共建联盟,形成“四共四通”培养模式:校企共同招生、培养、选题、共享成果,实现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学校与镇江高新区签约共建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工程师技术中心,设立土木水利、机械、电子信息等7个分中心,将围绕镇江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双方的资源优势和创新优势,扎实推进高等院校和高新园区“双高”协同创新,打造校地协同合作“新标杆”。
(撰稿:周蓉蓉 初审:程鹏 二审:丁红 终审:周春燕 编辑: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