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扬在浩荡征途中的文化旗帜 ——学好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

作者: 部门审稿人: 摄影: 视频: 单位: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01-02 投稿时间: 点击量:10

在人类发展的每个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是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的重要先导和关键风向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摆在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体系完备、内涵丰富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新近出版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方针原则、战略路径、实践要求,全面反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原理性贡献,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权威辅助读物,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深入学习领会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

《纲要》忠实原文原著、观点论述深刻,文风朴实鲜活、逻辑结构严谨,清晰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所蕴含的科学真理价值、精神实质所彰显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自觉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前提。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旨,彰显了对文化建设主体自身地位作用的深刻认知。党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统领力和引导力,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不变色、不变质的根本所在。强调党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彰显了对文化发展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把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美好需要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彰显了对文化工作根本导向的正确把握。

文化自信是贯穿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主线和精神内核,是实现精神独立自主、推进文化创新创造的基础支撑。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彰显了对民族精神命脉和文化特质的坚定信念。强调要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途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彰显了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一文化发展本根的守正创新。强调“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彰显了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促进文明互融互通的开放胸襟。

文化自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旨归和战略目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践依托。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进文化繁荣,共同努力创造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彰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坐标和文明航向。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彰显筑牢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文化根基的坚定路向。要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仅从认知层面培育人民对文化的深度信仰,而且要转化为人民实践层面的具体行动,以人民的创新创造凝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内生动力,突出巩固强化人民文化主体性的根本指向。

牢牢把握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结合,是推动文化繁荣和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既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又有具体的实践要求。

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聚焦统一思想认识,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各地方、各系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对标对表、紧跟步伐、齐心协力、狠抓落实。

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理念。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保证各项任务层层落到实处。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社会发展、日常生活。

要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拓宽传播渠道。

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坚持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更多成果,坚持推动传统优秀思想理念、优秀道德规范、优秀文化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坚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要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加强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提高传播艺术、用好传播策略,拓展文化传播渠道,加快发展国际化媒体,阐释好中国特色、中国理念,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把思想方法搞对头

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如此方能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

坚持守正创新。在文化建设领域,守正主要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就是要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有机融合、文化市场性与文化公益性的有机统一,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美好需要。

坚持“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魂脉”是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坚实依托,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建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为根本方向,文化主体性得以在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中以开放性方式不断生成。“第二个结合”是打开文化创新空间的动力机制。马克思主义必须扎根中国本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理论滋养,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经过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激活”,方能与现代生产、现代生活相融通,从而真正成为现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持系统观念。文化建设既要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两个布局”中来推进,也要放到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来把握,还要放到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来谋划。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涵盖理想信仰、精神生活、思想解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文明交流、软实力竞争等不同方面,也包括思想宣传文化、新闻舆论、互联网、哲学社会科学、文艺工作等部门行业。在文化建设中既要解决好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又要解决好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问题,处理好文化发展与文化安全的关系。

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文化建设和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同时兼具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长期坚持贯彻和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全党的共同责任。唯有高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伟大旗帜,协调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改善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质量,方能为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吴玉章讲席教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