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述评之三

作者: 部门审稿人: 摄影: 视频: 单位: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1-08-10 投稿时间: 点击量:0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题: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述评之三

新华社记者齐中熙、樊曦、叶昊鸣

“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十四五”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补短板、解难题,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

“幸好有政府牵头对危旧房进行修缮,如今房子不漏雨了,还增加了厕所和厨房,解决了期盼多年的实际问题。”在重庆市磁器口正街18号居住了30多年的居民陈天佑告诉记者,他家的房屋长期漏雨,一次大的暴风雨甚至能直接把屋顶吹开。

嘉陵江畔的千年古镇磁器口是重庆市一张响亮的名片,但由于地处中心城区,景区、工厂、棚户区、居民小区交杂在一起。居民房屋年久失修、游客观光体验不佳等问题愈发凸显。

为此,磁器口所在的重庆沙坪坝区系统谋划,综合施策,下大力气对磁器口片区进行整体提档升级。“急难愁盼”问题逐一化解,“巴渝第一古镇”重焕新生。

“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直抵人心。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着力补短板、解难题、兜底线,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夯实民生之本: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5%,企业经营活力不断恢复,人力资源市场呈现供需两旺;

加强权益保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为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构筑权益“防护网”;

规范义务教育:重点推进特大城市和人口流入重点地区进一步完善入学政策,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施策;

坚持“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租赁住房,落实用地、税收等支持政策;

深入推进医改:国办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要求“进一步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加快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

沈阳市沈北新区大辛二社区的卫生所内,干了20多年村医的李洋指着远程会诊屏幕向记者介绍,现在自己看不了的病可以通过视频联系沈北新区中心医院进行专家会诊,居民看病方便了很多。而坐在李洋对面的,是中心医院派来的呼吸内科医生。“这里的社区卫生所,可不再是只能开点基础药的‘药房’了。”李洋说。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区。今年2月1日,沈北新区医疗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实行“一竿子管到村”的医疗模式改革,把百姓急盼的“在家门口放心看好病”努力变为现实。

针对近期全国出现的多点散发疫情,各地、各部门采取果断措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不断强化联防联控。截至8月4日,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17亿剂次。

谋发展、开新局,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片森林价值几何?在福建三明有独到的“算法”。

“村里一棵树没砍,靠卖碳票就挣了14万多元。”夏日阳光下,高唐镇常口村村支书张林顺坐在村口一棵大树下告诉记者。在他身旁,金溪河缓缓流过,岸边是几千亩天然阔叶林。

今年5月份,全国首批林业碳票在三明市签发。常口村领到的碳票涉及村里3197亩生态公益林。

三明市林业局副局长陈美高介绍,碳票是以林木生长量增量为测算基础换算成的碳减排量,从而把“空气”变成可交易、可收储、可贷款的“真金白银”。

保护生态环境,是创造高品质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

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放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新时代开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的新境界。

北京,海淀区石油共生大院,工业风的建筑映入眼帘,老式的红砖墙、石油管道融合空中连廊,设计新颖。但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幅满眼衰败、空间杂乱的景象。

“从满足居民的生存需求,到满足文化健体、养老育儿的升级需求,再到规划满足科技交流等新需求,街道党工委在尽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世纪70年代就居住在大院的居民朱开成说。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十四五”开局之年上半程,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2.7%,呈现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态势。同时,百姓生活指标稳步发展——夏粮总产量超1.4亿吨喜获丰收,居民收入同步持续增长,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市场预期回稳向好……

“经济稳定恢复为居民收入增长提供良好基础,也为下一阶段收入增长提供了较好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说。

抓衔接、促振兴,在更高起点谋划推进共同富裕

盛夏时日,蔬果飘香,陕西省麟游县酒房镇秦绿农业科技产业园内一派热闹丰收景象。员工辛勤劳动,第一茬甘蓝、白菜采收已近尾声,第二茬蔬菜栽植也将开始。“掌握好时间节点,精心作务,才能种成上好有机菜。”陕西秦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佳乐说。

在企业示范引领带动的作用下,酒房镇今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全镇500余户群众依托蔬菜产业,户均增收万元以上。曾经的脱贫攻坚主战场,如今在奔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稳步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把产业培育、企业发展同群众就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更好统筹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产业振兴是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

莲子饮料、莲花盆景等新产品在市场崭露头角,在册从事湘莲加工制作企业超过200家……随着产品创新和市场需求上升,湖南省湘潭县花石镇正在开启新一轮的湘莲产业。

花石镇因莲而兴,依靠莲子成了湖南省首批10个农业特色小镇之一,近几年通过探索创新,转变思路,在莲子产品创新的基础上增加了集观光、采摘、休闲等方式于一体的发展模式,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当地人员就业,“莲经济”的蓬勃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公布,聚焦改善脱贫地区发展条件、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6月,我国第一部以“乡村振兴”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个核心,针对城乡融合发展、人才资金等要素支持、工作责任落实等问题提出了一揽子举措;

7月,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前不久,《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如今,浙江全省上下纷纷动员起来,各地区抓落实、作部署、定方案,朝着2025年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203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探索前进,也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做出示范。

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21-08/10/c_1127749302.ht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