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我校科创育人新举措

作者:万纤 陈嘉庆 徐默言 部门审稿人:郭峰 摄影: 视频: 单位:自动化学院 发布时间:2025-04-16 投稿时间:2025-04-16 点击量:485

4月16日,中国教育报头版要闻报道我校自动化学院“宿舍实验箱”科技实践平台,创新人才培养举措。近年来,自动化学院积极搭建“宿舍实验箱”,打造育人“芯”空间,把专业实验室“装”进箱子,学习场所从“课堂”延伸向“宿舍”。

我校“宿舍实验箱”启动于2014年,11年来,作为第二课堂的创新典范,正助力学子们在学习道路上飞速前行,开启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宿舍实验箱”以学生宿舍为单位,配备51单片机开发板等4大套28小套实验器材,配套阶梯式课程体系和教师指导团队,宿舍成员以团队为单位开展项目研究,通过审核验收,可根据不同等级获得第二课堂学分。

“宿舍实验箱”的尺寸大小相当于成年人的手掌。箱体线条硬朗,颜色搭配简约醒目,提拿方便。里面有搭载了红外接收管、DS18B20温度传感器等元件的STC89C52单片机,有8*8LED点阵屏、蜂鸣器、直流电机与扇叶,还有无线NRF模块、独立按键与矩阵键盘、跳线帽、晶振和LED流水灯。今年还新增了STM32-4WD智能车实验箱。“零距离”的科创实践模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同学们纷纷利用“宿舍实验箱”里的器材,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作品。有的团队研发出智能温控系统,当温度传感器捕捉到极端数值,装置即刻发出预警;有的团队制作出智能风扇调速系统,能依据环境温度智能调节风速,既保证了舒适度又体现了节能理念。

从课堂到宿舍,从理论到实践,在“宿舍实验箱”的助力下,学生们在各类国家级竞赛中更是屡获佳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王苗同学获得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智能视觉组)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电源类)江苏赛区二等奖等奖项,“宿舍实验箱”为她提供了阶梯式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问题驱动“debug”中快速成长,打破了学科壁垒,实现了跨界学习。智能感知工程专业的石禹奇同学在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在蓝桥杯大赛获省赛三等奖,他的众多实验与项目都是基于“宿舍实验箱”开展的,在备赛期间,系统化的训练使他在2个月内熟练掌握了STM32的HAL库开发模式。

“宿舍实验箱”是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是第二课堂的延伸拓展,该模式已覆盖我校5个工科类专业,孵化600余个科创项目,1000余名学生从中受益。据悉,目前学校正在向课程实训等方面拓展形式与范围,努力走在创新第二课堂和实践教学的前沿,在推动学校创新教育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作用。

 

(撰稿:万纤 陈嘉庆 徐默言 初审:程鹏 二审:丁红 终审:周春燕 编辑:程鹏)

分享到: